總體計畫概觀
• 促進北港朝天宮西側地區發展,延伸觀光旅遊軸線,因應民眾陳情,調整土地使用分區,辦理農業區變更為住宅及自來水事業用地
• 自公告發布後,因應南側北港糖廠閒置狀態,重新檢討自來水事業用地及車站專用區的開發需求,解決土地利用效益降低的問題
• 基於北港舊市區發展飽和,提升該區域對觀光產業及城市整體建設的重視,依都市計畫法進行通盤檢討,促進土地開發與再發展
• 計畫面積為21.0050 公頃,位處現況北港糖廠位址之北側區域,東至北港糖廠員工宿舍之住宅區土地(機採街),西臨一號道路(文仁路、媽祖大橋)及機十九用地(雲林地方法院北港簡易庭,非屬本計畫範圍),北以四十五號道路為界,南至乙種工業區(北港糖廠部分廠區)及其相鄰部分農業區土地
未來北港市計畫將由單一核心轉向以「北港朝天宮」與「中國醫藥大學」為雙核心的發展格局,延續南北向發展模式,創造黃金三核新格局,縫合城市空間。策略如下:
• 雙都心:緩解北港市中心的飽和成長壓力,透過將北側的中國醫藥大學及周邊地區規劃為副都心,提供優質居住、教育文化及就業機能。此舉希望為北港創造全新發展契機,提升城市生活品質
• 文化創意核: 北港市將以中國醫藥大學及周邊地區為「副都心」,緩解市中心飽和壓力。北港的百年媽祖文化和糖廠等資源具發展潛力,將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升級,促進觀光與經濟再發展
• 大生活旅遊軸:結合宗教文化創意、在地人文與經濟活動,促進北港觀光產業發展。百年媽祖信仰、糖廠文化及在地生活體驗成為強大支撐,透過創意賦予產業新價值,延伸旅遊資源,開創全新城市發展機會